SJ/T 10163-1991《電子設備危險頻率檢測方法》基本信息
標準號:
SJ/T 10163-1991中文名稱:
《電子設備危險頻率檢測方法》發(fā)布日期:
1991-04-02實施日期:
1991-07-01發(fā)布部門:
機械電子工業(yè)部起草單位:
東南大學、機械電子部電子標準化研究所起草人:
汪鳳泉、朱正華、季怒、顏肖龍、尹壽寶中國標準分類號:
G01技術管理SJ/T 10163-1991《電子設備危險頻率檢測方法》介紹
SJ/T 10163-1991是中國機械電子工業(yè)部于1991年4月2日發(fā)布的一項標準,該標準自199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
一、標準適用范圍
SJ/T 10163-1991標準主要適用于電子設備,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設備、計算機設備、家用電器等。該標準為電子設備生產廠家、檢測機構和用戶等各方提供了統(tǒng)一的檢測方法,以確保電子設備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危險頻率,從而保障人身和設備的安全。
二、危險頻率的定義
根據SJ/T 10163-1991標準,危險頻率是指在電子設備正常工作或故障狀態(tài)下,可能對周圍環(huán)境或設備本身造成危害的頻率。這些頻率可能包括電磁干擾、噪聲、輻射等多種形式,對人體健康和設備的正常運行都可能產生不良影響。
三、檢測方法
1、樣品準備:*先需要準備待測的電子設備樣品,并確保樣品處于正常工作狀態(tài)。
2、測試環(huán)境:測試應在符合標準規(guī)定的測試環(huán)境中進行,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。
3、測試儀器:使用符合標準的測試儀器,如頻譜分析儀、電磁兼容性測試設備等,對電子設備進行測試。
4、測試過程:按照標準規(guī)定的測試方法和步驟,對電子設備的危險頻率進行檢測。
5、結果判斷:根據測試結果,判斷電子設備是否存在危險頻率,并按照標準規(guī)定進行相應的處理。
四、標準的意義
SJ/T 10163-1991標準的制定和實施,對于提高電子設備的安全性能和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。通過統(tǒng)一的檢測方法,可以有效地發(fā)現(xiàn)和解決電子設備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,保障用戶的使用安全和設備的可靠性。該標準也為電子設備生產廠家提供了明確的質量控制依據,有助于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。對于檢測機構而言,標準提供了統(tǒng)一的測試方法和評價標準,有助于提高檢測工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。
檢測流程步驟
溫馨提示: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,更多檢測需求請咨詢客服。